图书内容介绍
作者简介
[美] 爱德华·特纳(Edward Tenner)
他是史密森学会莱梅尔森发明与创新研究中心的杰出学者,罗格斯大学、德国海德堡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访问学者。他曾是普林斯顿大学的客座讲师,教授首批信息史课程。他的文章常出现在《纽约时报》《华盛顿邮报》《华尔街日报》《大西洋月刊》《威尔逊季刊》《福布斯》上,他还在许多组织发表过演讲,包括微软、AT&T、国家白领犯罪研究所、史密森学会和TED。他的著作《技术的报复:墨菲法则和事与愿违》曾得到古根海姆奖学金的资助,已被翻译成德文、日文、中文、意大利文、葡萄牙文和捷克文。他的著作《我们自己的装置:技术如何改造人类》被《纽约时报》评为 2003 年100种著名图书之一。
内容简介
*算法垄断之下全新的理性思考指南:利用经验、直觉与洞察力,实现技术进步与人类幸福的平衡。
*普林斯顿大学先锋学者、古根海姆奖获得者新书。
*社会科学与技术科学的完美融合,六大策略聪明解决效率七宗罪。
本书将效率定义为最大限度地生产商品、提供服务或信息,或以最少的浪费处理交易。本书就人类对效率的痴迷提出了大胆的挑战。互联网和大数据革命的一大承诺是:我们可以改善工作和个人生活的流程与常规,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比以往更多的工作。毫无疑问,我们正在以更高的水平和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工作,但如果我们的方向错了呢?
本书是对现代社会强调效率的反思。随着大数据技术和算法的发展,我们对于高效率的追求已经越来越极致,甚至有时都能表现出来一丝丝的“病态”。单纯地追求高效率是否让我们获得了最大的收益呢?这点从来没有人质疑过,但作者通过列举医疗、交通、媒体、教育等方面的最新案例,促使读者反思当下大数据、新技术的发展究竟带给了我们什么。
本书梳理了技术发展的历史,将计算机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融合在一起,对我们根深蒂固的效率假设进行了质疑,令人信服地表明,依赖数字平台的算法实际上会导致浪费努力、错失机会,最重要的是,无法打破既定模式。作者通过本书清晰地阐释了一系列振聋发聩的观点:过度迷信效率,反而会失去效率;不要放弃对无效率的关注。他揭示了效率的七宗罪,在进行质疑的同时,也提出了具体的平衡效率与无效率的方法,即六大策略,分别为“完美 5”的概念、物理体现、创造性浪费、模拟偶然性、可取的困难、认知引导。
暂无评论内容